金石农业网 >> 太白柳

赵明谩骂双汇解决不了问题0泥胡菜属

2022-07-21

赵明:谩骂双汇解决不了问题

作者:辅音国际集团董事长 总裁 赵明 原标题:《合情或者合理,双汇替谁受过?》

农财宝典、新牧网已获作者授权发表

因为325吨猪肉,双汇再次被推上风口浪尖,这些天总是有人问我:赵老师,你怎么看?我说我想起一个故事:

“邻居家晒被子,遇大风,被子眼看就要掉到地上,我正好路过,忍不住咳嗽一声,恰巧被子掉了,邻居对我破口大骂。我笑了笑问:咳嗽是人的本能,吹落被子是风,你不避风却骂我,能解决根本问题吗?”,大家笑了,异口同声道:双汇此时进口猪肉,合理不合情,我们此时骂双汇,合情不合理!为什么?因为在猪肉到港之前,猪价就已经低迷了。

我在思考一种现象:

以前天天骂腐败和浪费,中央出台反腐败、反浪费,现在又骂了,因为反腐败、反浪费导致消费疲软;

以前天天骂重复建设、骂房地产,中央开始规划和控制,现在又骂了,因为导致建筑业萧条,经济下滑;

以前天天骂环境污染,呼吁还我一片蓝天,中央开始治理污染,包括点污染(工业污染)和面污染(牧业污染),现在又骂了,说进口猪肉就是卖国,我建议大家思考:

养殖业污染属于最难治理的“面污染”,养猪污染是养殖业中最严重的,既然我们种猪进口、大豆进口、玉米进口,为何不进口一定比例(一定比例,例如5-10%)的猪肉,缓解粮食压力,却又减少了污染,增加青山绿水呢?我相信,不会因为进口5-10%的某类产品就把国卖了吧?!

有人说,我们国家大豆已经沦陷了,如果再进口猪肉,养猪也沦陷了,我认为这是完全不同的两回事,因为美国地多人少,是粮食输出国,而中国人多地少,是粮食进口国,美国能有多少猪肉到中国?中国人吃猪肉绝大多数必须靠自己(美国人才不会替中国人养更多的猪,因为在美国养猪同样有污染,养多了自然就会被禁止),我一直推荐一个数字:我国适合出栏5亿头,前段时间已经有数据证明,中国人的肉食采食量开始超标,难道还不能说明一点问题?按2013年统计数字,7亿头猪,等于2个人吃一头猪,我想应该是多了吧,因为还有禽肉、鱼肉、牛羊肉、鸡蛋、牛奶呢?如果一个行业总是试图打破一些供求规律,企图通过无限制的扩展来发展自己或获取利润,这个帐迟早会还的。

有人说,中国如果不大力发展养猪,就有很多农民失业,我却认为,让养不好猪的人养猪,是否是社会资源的极大浪费?而且,中国正在鼓励规模化养殖,规模化养殖的结果就是提高人均效率—增加养殖规模,减少养殖工人,结果还不是一样吗?解决就业的根本,不是让每个人有事干,而是让更多的人走向富裕,如果养猪越养越穷,为什么要保障这样的就业?

我们需要思考:为什么在中国猪难养?表面上看是养殖水平跟不上,其实这只是因素之一,估计还不是最主要的,我觉得猪难养的根本原因在于猪场或养殖户的防疫难度太大,整个国家都是疫区,防疫就形同虚设,一个场防疫没做好,就会殃及周围,多个场养不好就殃及所有了,所以,在中国养殖有时还真靠运气:运气好,一次疫情侥幸逃脱,运气不好就每次都赶上。既然这样,提高整体养殖水平就成了养殖业发展的关键节点。

养殖亏损一直让我很痛心,因为我深知养殖赚钱不易,需要面对双重风险:养殖风险和行情风险。我在养殖场工作过多年,我也深知养殖从业者的艰辛。对于进口猪肉,我更理解大家的心情:价格这么低迷还进口,那不是伤口上撒盐吗?但是,我们为何不深层次想,养猪亏本的真实原因绝非因为进口猪肉,因为在双汇进口猪肉之前,猪肉进口一直在发生(更可恶的是走私)!在没有改变供求关系之前的任何价格调整,都只能让更多人抱有侥幸心理,那么存栏量的调整就会被拖延,这种拖延会长期影响价格,使得行业低迷周期变得更长,换句话说就是大家的痛苦会小一点,但却是钝刀割肉,如影随形,如此,深跌恰恰可以让行业早日回归理性,使有能力的养殖场早日解脱,行业发展更加理性。

任何一个行业都不能指望不正常的行情保证盈利,我一直坚信,靠优秀的养殖业绩盈利是必然的,靠行情的爆发盈利是偶然的。必然性的结果是持续,偶然性的结果是游戏:一场游戏一场空。

如何从本质上改善养殖环境,如何提高养殖管理水平,如何让养殖进入到一个更合理的管控模式,如何提升养殖从业者的职业素养,如何让一部分不适合养殖的人群转行,是解决养殖亏损的根本之道。我认为我们应该从这几点上做一些改进,会更务实有效,生气和谩骂解决不了问题,只会让自己的身体再接受一次伤害。如此而已。

郑风田:猪周期为何难破?

来源: 网易财经作者: 郑风田

原来讲“猪周期”难破是因为散户多,现在规模养殖户上来了,当然数据不一致,有些人讲是38%,也有些人讲已占40%以上,为何价格还这么剧烈波动?规模养殖到底能不能破解“猪周期”……...

作者:郑风田(央视财经频道特约评论员,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副院长)

虽然新闻里讲我国目前猪肉已经跌到15年里最低价,一公斤15元不到。养猪的农民当然日子不好过了,但是不是城里的消费者就乐开了花呢?也不全是。这不,我近两天到小区的农贸市场转转,看到肥肉最多的白条肉,问了一下价钱,答曰14.5元,我问是公斤还是市斤?被卖家白了一眼,“当然是斤了”。整整比新闻里的价格要贵上一倍。看来消费者面对的价格永远都难低下来。我总不能为了买几斤肉去跑到南城的新发地去购买吧?

前几天看一篇学术论文,发现美国人过去也跟我们一样被忽高忽低的价格所困扰,他们的主肉是牛肉,也是经常出现牛周期,让美国难受数年。不过整体来看,美国的“牛周期”波动趋势是幅度愈来愈小,持续时间也愈来愈短。后来美国大规模的兼并重组,每个行业四大巨头所占份额70-80%以上,“牛周期”就少见了,但寡头垄断又出现了。这样消费者就更难吃到便宜肉了。这还不如有点波动呢?大型工业化养殖问题也不少,包括动物福利差,污染严重,农村空心化等。

这次的价格波动谁会是受益者?谁又是受害者?消费者得到益处的可能性有,但终端的消费者,除了到大超市购买,在家小区的农贸市场可能享受到的益处有限。乐得合不上嘴的应该是肉类加工企业,在这当口原材料便宜许多,加工成本下来了,加工品的价格,比如火腿肠并不会下来。而那些收购中介,也就是从养殖户到肉类加工企业的中介,应该是不会赔了,形势不好,要么他们降价收,要么他们干脆不收,这个行业外界形势变化对这些中介其实影响不大。受影响最大的应该是高密度规模养殖户与养猪厂,他们养殖规模比较大,又不可能一直养着,猪要天天吃饲料呢。至于小散农户,一家几头猪,其实倒不太操心。只可惜他们过去一直是耙子,但在竞争中最有竞争力的应该是他们,从成本收益来讲,大型养猪厂是干不过他们的。这也是为何我国许多大公司不敢轻意养猪,一有风吹草动,树大难调头,会赔得厉害。因为人工成本,各种设施成本与农家散养可能会居高不下。而小养殖户许多成本都可以省的。

不过有人会一直问,近年来相关部门给了那么多的补贴,要培育规模养殖户来降价格波动,原来讲“猪周期”难破是因为散户多,现在规模养殖户上来了,当然数据不一致,有些人讲是38%,也有些人讲已占40%以上,为何价格还这么剧烈波动?规模养殖到底能不能破解“猪周期”?按我的看法,这样的户养500头就算规模的话,只能加剧波动,尤其是一些商业户,就如炒房客,看到什么赚钱就买什么,结果只会更加剧波动。一些商业养殖户,看到养猪赚钱时,匆忙进来。一有风吹草动,就赶紧出手,这不加剧了价格的波动吗?规模到什么程度才能破“猪周期”?美国的“牛周期”,养殖场不可谓不大,还是难破。所以我国规模的几百头就想破周期,难啊。

也不是说规模养殖没一点好处,从长期来看,农民外出打工机会增多,散户放弃养殖的机会越来越大。牛就是这样,原来许多农区的农民都会养些牛,但随着农业机械化的快速推进,外出打工的机会增多,现在农村养牛的变成越来越稀少。原因很简单啊,牛长得慢,如果养还得天天看着,耽误了外出打工的机会。这也是现在牛肉价格变成“牛魔王”的主要原因。其实养猪也一样,太耗人,随着城市化的推进,外出打工机会的增长,会有起来越多的农户放弃养殖。所以散养户未来的数量会愈来愈少。

其实目前推广的规模养殖户,问题更大。因为养殖数量猛增,养殖空间并没有增加多少,高密度养殖会带来更大的隐患,其发生病情的概率要比散养高了许多。而在饲料中加抗生素的可能性也会大幅度增加。美国已经禁止在养殖业中滥用抗生素了,我国什么时候能够开始严厉禁止呢?

目前的确需要建立全国性的及时信息平台,让养殖户清楚地知道目前全国猪粮比、母猪数、猪仔数、白条猪价格等关键信息,来决定进入还是退出。另外产销直接对接的紧密一体化也很有必要。目前的“猪周期”想破难,太难。只能缓解。

高压蒸汽灭菌器

合格证打印机

雅佳橱柜

eps应急电源

东亚经贸新闻

友情链接